研究团队

鱼刺卡喉要喝醋、仰起头来止鼻血……生活中常见十大急救误区,你中了几条?

分类: 医疗资讯中心 行业动态 0

13cc0277a8323a81449556c5cdd78b8e_640_wx_fmt=gif&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癫痫发作就要往嘴里塞东西”“鱼刺卡喉可以喝醋”“仰起头来止鼻血”.......在口口相传和部分影视作品的双倍加持下,不少人都对这些“民间救命神技”深信不疑。


那么问题来了
以上这些传统急救技巧究竟有没有用?
全!都!没!有!用!
都是坑!
不仅会延误救援时机
还可能导致二次伤害!
一起来科普


01

癫痫


误区:在患者发作时按压其身体、捆绑、甚至往其嘴里塞东西,掐其人中、虎口。


危害:阻塞病人的呼吸道,加重病人的缺氧,延长了病人的发作时间,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


正确做法:注意保持患者侧卧、呼吸道通畅即可,若发作超过5分钟,及时就诊。

02
孩子高热惊厥

误区:撬牙。


危害:胡乱撬牙可能会给孩子的牙齿、上颚等部位带来伤害,加上在孩子抽搐期间,万一勺子不小心滑入口腔,还可能会导致孩子窒息。


正确做法:搬离周围可能致伤的物品,将孩子的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通畅,禁止给孩子喂水喂药,不要强行按住孩子抽搐的四肢,可以在孩子的后脑勺垫一层松软的衣物。应及时拨打120或者就近送医。

03
鱼刺卡喉

误区:喝醋、吞食食物缓解。


危害:可能会让鱼刺扎得更深,引起食道穿孔甚至刺破主动脉。


正确做法:先尝试轻咳,看能不能把鱼刺咳出来,如果不能,需及时前往医院,挂耳鼻喉科,请专业的医生使用镊子取出。

04
流鼻血

误区:仰头、抬胳膊。


危害:不仅止不了血,而且可能把血液吸入气道,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正确做法:身体前倾,微微低头,用手指夹住两侧鼻翼,压迫止血。严重出血者需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05
伤口擦伤

误区:用口水消毒。


危害:口水只能对口腔内部的破损有一定的消毒作用,对于身体皮肤的破损或外伤是无用的,而且口水还含有大量细菌,可能会造成伤口感染。


正确做法:如果创面较小,可以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进行消毒,最后视伤口大小使用纱布或创可贴进行包扎。如果情况严重,需及时就医。

06
烫伤

误区:抹牙膏、蛋清等缓解。


危害:不但不能减轻伤情,还会增加感染机会,影响医生对烫伤的面积、深度的判断。


正确做法:尽快用冷水冲洗15~20分钟,也可浸泡20分钟左右,后用无菌或洁净的布覆盖创面,尽快就医。

07
扭伤

误区:把淤血揉散。


危害:刚受伤时,皮肤的软组织损伤明显,也比较脆弱,大力揉搓很容易导致细小的毛细血管破裂,加重出血、疼痛和肿胀。


正确做法:前48小时对患处进行冷敷,可用凉水毛巾、冰块等,但要注意不要冻伤;48小时后可对患处进行温敷。如果严重扭伤,需及时就医。 

08
发热

误区:用酒精涂抹身体退热。


危害: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而且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很容易会导致皮肤过敏,严重者甚至会酒精中毒,后果不堪设想。


正确做法:如果儿童发热,需及时就医。

09
被蜜蜂蛰

误区:涂风油精。


危害:抹清凉油或者其他物质对患处的治疗作用不大,蜇伤后一旦引发全身的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会危及生命。


正确做法:如果皮肤内有毒刺,可尝试用硬质卡片去刮出来,然后用肥皂水清洗患处;密切关注患处情况,一旦出现局部或者全身的过敏反应时,如红疹、瘙痒、患处剧烈疼痛等,务必及时就近就医。

10
晕倒

误区:掐人中。


危害:这种方式在临床上主要针对于晕厥的患者,对大多数患者不仅无效,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人在仰面倒地时,大多数气道是开放的,而掐人中的时候,常常把患者的头抱起来,抠住下巴的手往下使劲用力按压。大拇指在掐人中的时候,其余四指会自然地放到下巴处用力,这样反而会让伤者的嘴闭紧,口腔分泌物无法排出,造成窒息或呼吸道堵塞的严重后果。


正确做法:对于晕倒、昏迷的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让患者仰卧并且抬高下巴,清理掉口鼻里的异物,这样能保证呼吸顺畅;如果生命体征消失,需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并拨打120急救。

11

突发胸痛


误区:用力活动。


危害:任何的跑跳、深蹲、捶打胸口、大力咳嗽等大范围的用力活动。这样对病情没有帮助,也不可能冲开被堵塞的血管,只会加快心肌的耗氧量,加速死亡。


正确做法:保持一个平静的状态,坐着或者躺着,不动不用力;然后拨打120,等待急救。

    







鸿盟医学

医疗器械全球注册咨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GMP/QSR)、医疗器械可用性研究、

医疗器械法规培训为一体的专业技术咨询服务机构

微信号:hom_medical、18018710006  联系电话:18018716006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上一篇: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发布,10月1日起施行 下一篇: 【要点速递】2023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指南:动脉高血压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