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

智能穿戴式血压计与传统袖带式血压计对比分析

分类: 医疗资讯中心 公司新闻 0

8d0ae443e1fcef381a669e4557b26de7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ed4e6bb8e47b4b96cf9054d39d3f2ea6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b0db377914f153621a63fa5a7b5b302d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一、技术原理与测量方式对比

传统袖带式血压计

核心原理:采用示波法,通过袖带加压检测动脉压力波动,结合算法计算收缩压/舒张压

操作流程:需将袖带绑缚于上臂,保持手臂与心脏平齐,静止状态下完成测量

智能穿戴式血压计

主流技术

PPG(光电容积脉搏波):通过光学传感器检测皮下血管容积变化,推算血压趋势(如智能手表)。

ECG+PPG融合技术:结合心电图与光学信号,提升动态场景下的测量稳定性(如高端医疗级穿戴设备)。

创新设计:部分产品采用免绑袖带(如夹式或贴片式),简化操作流程

二、测量精度与临床验证详见图例:

4cddac3fd94785b52045b35a50299ebd_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三、使用便捷性与场景适应

传统袖带式优势

标准化测量:医疗机构首选,数据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适用人群:老年用户、高血压患者等需高精度监测场景

智能穿戴式优势

便携性:支持全天候连续监测,无袖带束缚

智能化功能

数据自动同步至手机APP,生成趋势图表

异常血压预警(如夜间血压波动)

适用场景:健康人群日常监测、运动后血压跟踪

四、成本与市场现状

价格区间

传统袖带式100-500元(家用级)至2000元以上(医疗级)。

智能穿戴式300-1500元(消费级手表)至3000元以上(医疗级贴片设备)。

市场趋势

传统产品:仍占据70%以上家用市场,因高性价比和可靠性

穿戴设备2025年渗透率预计达25%,受年轻消费者和健康管理需求驱动

五、局限性分析

传统袖带式痛点

操作繁琐(需正确绑缚袖带)

体积较大,不便携带

智能穿戴式挑战

精度瓶颈:血管弹性、肤色等因素影响光学传感器准确性

续航问题:连续监测设备需每日充电(如智能手表)

六、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融合

柔性电子传感器提升穿戴设备舒适度

AI算法优化动态误差(如运动干扰补偿)。

政策推动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推荐家用电子血压计

欧盟MDR新规强化穿戴设备临床验证要求(2025年生效)。

七、结论与建议

传统袖带式:优先用于高血压患者、医疗机构等需高精度场景

智能穿戴式:适合健康人群日常监测、运动爱好者及远程健康管理需求

选购建议:医疗级需求选择BHS/ESH认证产品;穿戴设备优先考虑ECG+PPG双模技术

数据误差范围及认证标准均基于2025年行业共识与临床研究报告

关注鸿盟医学,我们将持续为客户赋能。


鸿盟医学

医疗器械全球注册咨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GMP/QSR)、医疗器械可用性研究、

医疗器械法规培训众多的专业技术服务咨询机构

微信号:hom_medical、18018710006 联系电话:18018716006



image.png

 

 

上一篇: 血压监测技术演进与未来创新方向:2025年技术前沿综述 下一篇: 一场静默的心血管革命正在你的手腕上发生---出货量2.3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