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

国家药监局:三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

分类: 医疗资讯中心 行业动态 0

8月31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信息显示,有三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已经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查,获批上市。至此,国家药监局已批准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共计176个(详见附件)。

一、磁共振成像系统获批上市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其适用于体重大于20 kg患者的临床MRI诊断,该产品核心技术为全身临床 5.0T 超导磁体、多通道射频并行发射控制和超高场磁共振系统射频安全成像,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产品由超导磁体(5.0T)、梯度功率放大器、梯度线圈、射频功率放大器、射频线圈、检查床、谱仪、配电系统、对讲系统和生理信号门控单元组成。

该产品采用全身临床5.0T超导磁体,首次在超高场磁共振系统中将全身体激发线圈应用于临床扫描,从而实现全身成像,可以提升图像信噪比和图像空间分辨率,并实现超高场体部成像。

二、慢性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获批上市

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慢性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其用于需要进行眼底照相以判断是否具有相关疾病或存在相关疾病风险的成年患者,需在医疗机构与特定型号的眼底照相机配合使用。对高度近视人群不适用。检测结果仅为执业医师提供可疑慢性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的提示和是否需进一步就医检查的辅助诊断建议。

该产品由服务器端、管理平台和临床客户端组成,包括图像基本操作、检查管理和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病变风险判断3个功能模块。

该产品为医用人工智能独立软件,采用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提供临床辅助分诊建议。产品基于不同视野范围,分别构建了对应的子分类模型,算法引擎采用多模型集成学习策略,给出有无疑似慢性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的提示,供专业医生参考。

该产品提供了一种质控方法,能够自动识别非眼底图像、大面积污损和屈光间质浑浊等临床中常见的眼底图像质量问题,有效提升了辅助诊断的准确率和置信度,有望解决我国青光眼诊断面临的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三、医用粘合剂获批上市

杭州亚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粘合剂”是国内首个用于封合肺实质漏气的粘合剂医疗器械,肺实质切除术中,用标准缝合/钉合法等常规方法闭合创面后,浸没式气漏测试法观察脏层胸膜仍存在2级漏气时,可在闭合后的脏层胸膜漏气部位使用该产品进行辅助封合。

医用粘合剂由人血白蛋白溶液、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琥珀酸酯(简称: SS-PEG-SS)、无菌溶剂、一次性使用无菌双联混药包4个部件组成。产品所用人血白蛋白溶液以市售药品级20%人血白蛋白为原料,在其中加入少量磷酸二氢钠-碳酸钠缓冲盐调节pH,分装后经电子束辐照灭菌。SS-PEG-SS为万级车间生产产品,分子量约为4000D,分装后经电子束辐照灭菌。无菌溶剂成分为水,经湿热灭菌。一次性使用无菌双联混药包经环氧乙烷灭菌。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该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

附件:国家药监局已批准的创新医疗器械.docx


鸿盟标准      

医疗器械全球注册咨询、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GMP/QSR)、

医疗器械法规培训为一体的专业技术咨询服务机构


微信号:homstandard、18018710006  联系电话:18018716006

 

 

上一篇: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项目立卷审查要求》等文件的通告(2022年第40号) 下一篇: 突发:美国FDA紧急开放猴痘核酸试剂EUA申请&30天后关闭快速通道